12年來最長的“五一”假期拉下帷幕。
疫情之下,今年的“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場表現如何?
據文化和旅游部統計數據顯示,5月5日,全國接待國內游客1023.1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3.3億元。5月1至5日,全國共計接待國內游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75.6億元。
雖然今年的出游人數和旅游收入不及2019年“五一”假期的1.95億人次、1176.7億元。但這一數據是今年清明小長假4325.4萬人次的兩倍多,且超過部分研究者節前的預測值,此前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預測,“五一”期間旅游總人數為0.3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為165.78億元。
這意味著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文旅業正在逐步回暖復蘇。
今年的“五一”假期,全國文化和旅游市場呈現以下特點:
1、“智慧旅游”發揮重要作用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越來越多景區改變其運營模式,主動或被動地接入落地智慧景區系統,尤其是門票預約系統。
“五一”期間,“武漢戰疫”微信小程序上線了“熱點區域客流量”新功能,游客可實時查看黃鶴樓、漢口江灘、東湖綠道、楚河漢街等市內14個熱門景區、熱門商圈的當日客流量,提示各景區飽和度趨勢。
云臺山景區在景區入口處開通直達單個景點的專線車,由智慧平臺分析各景點客流情況后發布指令,調度專線車按指定線路運行,引導游客避開熱門景點,實現科學分流;借助智慧旅游管理系統,提前預警分析客流趨勢,在客流達到預警線時,景區調集公安、交警在高速路口、重點路段啟動分流勸返,在達到滿員后,關閉前往景區通道。
龍門景區充分利用智慧平臺,統籌指揮景區各項管理和游客接待工作。利用“健康碼”驗碼關口前移,減輕檢票口壓力。同時通過采取無接觸服務、優化服務質量、黨員志愿者服務等措施,確保旅游秩序的安全有序。
云南省“一部手機游云南”APP新增“入園預約”功能,游客可在頁面中選擇景區后,填寫個人信息并提交及完成預約。
麗江玉龍雪山將老收費站的“三掃一測”與門票站的票務檢查分開,使游客入園更加有序快捷,避免聚集和擁堵。
昆明市“七彩云南·古滇名城旅游度假區”運用大數據和云技術,超過載客量,系統自動停止售票,入園時需出示入園碼、云南健康碼并通過體溫檢測。
西雙版納、紅河、臨滄等地通過微信公眾號、景區電子標識牌、人工指引等方式及時發布景區限流、分流和疫情防控提示。
廣西通過“廣西文化和旅游廳”公眾號、“廣西游直通車”微信小程序實時發布景區流量和出行提示,并為游客辦理網上預約購票。通過景區信息監控平臺,實時查看全區各主要旅游景區的游客動態,當游客量達到最大承載量20%時實行第一次預警,達到26%時第二次預警,達到30%時,停止售票和游客入園(區)。
2、周邊游、鄉村游成主流
今年的“五一”假期出行,少了出境游和跨省游,少了扎堆玩,鄉村游、周邊游等近程旅游成為假期游客出游熱點。
來自高德的數據顯示,北京客流最多的地方是奧林匹克公園、朝陽公園、北京動物園;上海游客去的最多的是野生動物園、上海科技館、東方明珠;浙江最熱門的是杭州西湖;而湖北最熱門的是武漢市中心的東湖。
而根據餓了么的相關統計,“五一”的前三天,武漢公園外賣訂單是4月同期的4.3倍,增速全國第一。
此外,“五一”期間,鄉村游也成為主流之一。
甘肅省文旅廳推出以室外旅游為主的“五一”小長假九大主題旅游產品,引導廣大群眾通過就近錯峰出游,探絲路風情,品隴原鄉愁,納山川靈氣,養健康身心。
河南省信陽市雞公山“狂歡龍蝦節”美味食物與精彩節目云集,給廣大游客上演了一場完美“食”聽盛宴;光山縣“百花迎春”暨“盛世芍華”鄉村文化旅游節香艷開啟。汝州市以陵頭鎮段子鋪村的“窯洞民俗村?王灣”、臨汝鎮郝寨村的“涼水泉?農樂園”為特色的鄉村旅游持續發力。開封市黃河生態廊道示范帶、朱仙古鎮、陳留古鎮、余店民俗村、大美西姜寨等鄉村旅游吸引大批市民前往觀光休閑旅游。
山東省各地則推出賞花、采摘、登山、騎行等一批符合時令特色的文化和旅游產品。濟南推出了綠水青山生態游、快樂泉城親子游、浪漫田園鄉村游、詩意濟南文化游等4大主題、60多項文化和旅游休閑活動;濰坊市推出健康養生、研學修習等8個系列52條旅游線路,實現多線路引流、多產品分流、分散式游覽,豐富了游客旅游選擇,有效分流了熱點景區壓力。
熱線
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