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營醫院建設潮來了?
近日,陜西省衛健委官網發布公告,擬通過了兩家大型民營醫院的設置審批。
據公告顯示,本次擬通過建設審批的兩家民營醫院均為三級綜合醫院。其中,西安浐灞醫院總投資20億元,設置床位1200張;西安凡默醫院總投資12億元,設置床位(牙椅)1000張。
無獨有偶,就在同一天,山西省衛健委官網也發布了關于擬同意設置山西天慈腦科醫院、大同五洲心血管病醫院兩家大型民營專科醫院的公示。其中,山西天慈腦科醫院擬設醫療機構床位(牙椅)600張(10張);大同五洲心血管病醫院擬設醫療機構床位200張。
一天之內,4家大型民營醫院通過設置審批,單論床位數量和醫院投資總金額,這4家醫院的建設規模足以讓人矚目。
然而,不只是陜西省和山西省,前段時間,河南省也放出了“鼓勵新建大型民營醫院”的消息:
3月31日,河南省政府官網發布了《河南省三級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20~2025年)》。《規劃》顯示,截止2025年,河南省將預計建設262所三級公立醫院。在鼓勵民營醫院建設方面,河南省則明確要為“社會辦醫留足空間”:到2025年,省、市級新增床位中為社會辦三級醫院預留不低于1.2萬張的發展空間。社會辦三級醫院的數量、結構與空間布局不受限制。
由此看來,后疫情時期,不只是公立醫院,大型民營醫院似乎也要掀起一股新建熱潮。
疫情之下社會辦醫投資熱情不減
2019年6月,國家衛健委等10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的意見》,“嚴格控制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為社會辦醫留足發展空間”這句話首次登上了推動民營醫療行業發展的歷史舞臺。新政影響下,社會資本進一步加強了對醫療機構相關產業的投資建設。
據普華永道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全年,醫療機構投資并購交易金額超過214億人民幣,為近7年之最。而這個數字很有可能在近三年內再一次被超越。
2020年新冠疫情突襲,受各方因素影響,社會辦醫機構資金鏈斷裂問題加劇,不少民營醫院被曝拖欠員工工資。據微信公眾號“診鎖界”預計,1-4月,將會有600家民營醫院診所轉讓或倒閉。
只不過在這樣的窘境下,依然有一大批民營醫院投資新建,社會辦醫的投資熱潮依舊常溫不減。
面對這種現狀,有人樂觀地表示,疫情期間,衛健主管部門已將社會辦醫考慮在了疫情防控合理調度之內,社會辦醫的質量、力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肯定。新建大型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補充競爭,可以同時提高雙方的診療服務質量。優質社會辦醫參與到基層衛生建設中去也不是不可能。
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醫療機構,不管是是公立建多建大了,還是民營建多建大了,都容易造成大量床位資源的浪費。而且醫院“易建但難管”,醫院越大,經營風險也就越大。平時倒閉的大型民營醫院就不少,疫后緩和期,門診量不見得多,無論醫院診所規模大小,都會承受相當大的經營壓力。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民營醫院發展,還存在著政策落地緩慢、監管制度不夠完善等諸多問題。
在各類醫院診所的積極建設下,未來國家注定會加強對民營醫院的監管;同時在市場競爭的作用下,民營醫療行業還有可能開啟診療與管理質量的拉鋸戰,到時候又會有一批醫療機構無奈退出市場。民營醫院的野蠻增長,包括資本的暴利投機行為都會有所收斂。
本文來源:中國擬在建項目網
熱線
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