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化,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重點內容與趨勢方向之一。如果說CAD(計算機輔助設計)結束了“手繪圖紙”時代,設計師擺脫圖板束縛,開始進入建筑信息化發展時代;那么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出現,則極大加速著建筑信息化發展的進程。
從發展演進來看,BIM技術是CAD等設計軟件深度研發應用的結果,代表著數字化設計發展的進步;從實踐應用來看,BIM技術不僅能應用于設計環節,還可以貫穿整個建筑生命周期,提高不同建設環節的信息化水平;從技術效能來看,BIM技術區別于傳統CAD,其創建的建筑信息模型包含指定項目相關信息的完整數據庫,如相關構件的大小尺寸、數量、位置關系等等,優于二維圖紙的視覺呈現,利于設計與施工信息的有效傳遞。
因此,近年來國家發布多項政策文件,大力推動BIM技術在建設工程領域的快速發展。各地區政府也不斷嘗試在不同建設工程領域、環節試點應用BIM技術。
01
政策支持
推動BIM技術快速發展應用
2020年4月3日,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聯合發布新職業,確定了13個新職業信息,其中之一即是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BIM工程師),這標志著我國BIM技術職業發展正式進入政策視野,促進著BIM技術人才的培育與發展。
此前,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多部政策文件,制定相應的技術規范標準,大力推動BIM技術的快速發展應用:
國家政策推動
2015年6月16日,住建部發布的《關于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明確了具體推進目標:到2020年末,建筑行業甲級勘察、設計單位以及特級、一級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應掌握并實現BIM與企業管理系統和其他信息技術的一體化集成應用;注重引進BIM等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培育精通信息技術和業務的復合型人才,強化各類人員信息技術應用培訓,提高全員信息化應用能力。
2016年8月2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提出:“十三五”時期,全面提高建筑業信息化水平,著力增強BIM,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加強信息技術在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2017年5月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穩步推進BIM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術在勘察設計行業的應用。
2020年4月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關于印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2020年工作要點》的通知,提出采用“互聯網+監管”手段,推廣施工圖數字化審查,試點推進BIM審圖模式,提高信息化監管能力和審查效率。
地方政策探索
2014年開始,各區域政府相繼發布政策意見,推廣BIM技術的試點應用;2017年,貴州、江西、河南等省市加入政策推動行列;2018年,重慶、北京、吉林、山西、深圳等地出臺相關政策意見,推動BIM技術在各建設工程領域、環節的應用;2019年,山東、海南、廣州等地深入探索BIM技術在招投標、工程監理、施工圖審等環節的實踐應用。
技術規范標準
隨著BIM技術在全國范圍內的實踐應用不斷擴大,國家與地方也開始著手建立相應的應用標準,規范指導行業發展。
1、2016年,住建部批準第一部BIM應用標準《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統一標準》;
2、2018年,浙江省住建廳發布浙江省工程建設標準《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統一標準》;
3、2018年,廣東省住建廳發布廣東省標準《廣東省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統一標準》;
4、2018年,河南省住建廳正式批準的《民用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標準》、《市政工程信息模型應用標準(道路橋梁)》、《市政工程信息模型應用標準(綜合管廊)》、《水利工程信息模型應用標準》;
5、2019年,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發布《建筑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建筑工程設計信息模型制圖標準》和《建筑信息模型分類和編碼標準》三本BIM領域內重要的國家、行業標準;
6、2020年,湖南省住建廳發布《湖南省裝配式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標準(征求意見稿)》。
02
BIM技術的發展困境
近年來,在政策力量的持續推動下,國內BIM技術應用在建設工程領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但由于發展時間較短,BIM技術在市場環境、技術人才、配套保障制度等方面面臨一定發展困境。
市場環境:甲方權利過大,朝令夕改
目前,國內建筑市場仍存在一些發展問題,各類建設活動主體的不規范市場行為嚴重阻礙著建筑業健康快速發展。BIM技術的市場發展也受此影響,難以有效推廣應用。
以建設單位為例,在明顯的市場優勢背景下,建設單位常常強勢干預設計工作,迫使設計人員變更設計,朝令夕改。然而,BIM技術應用的最終成果,是一套完整、精確的全息模型,頻發的設計變更將極大的增加設計人員工作量,降低BIM應用效率,甚至可能還不如采用傳統設計方法高效。
技術人才:人才培養成本高,技術推廣難
發展BIM技術,客觀上需要專業的技術人才支撐,但目前國內BIM技術行業存在較大的人才缺口。在人才培養方面,BIM技術的人才培育成本較高,培育時間較長,對我國BIM技術的快速發展應用造成一定影響。
同時,盡管工程設計是BIM技術應用較早、較成熟的環節場景,但BIM技術在國內工程設計領域的實際應用并不理想,一方面技術應用成本較高,投入產出不成正比;另一方面,各大設計院的設計專家已在CAD領域深耕多年,技術積累都在這一領域,主觀上并不愿重新進入BIM技術領域重新學習,重新建立優勢。這就導致BIM技術在工程設計環節的應用推廣進展緩慢,更不必談監理、施工等環節的技術應用。
配套制度:技術風險缺乏保障
如上文所述,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即BIM工程師,已在2020年4月正式成為國家認可的社會職業。基于工程建設活動的高風險性,相應的,BIM技術應用也存在一定的技術風險,對工程質量、施工安全產生影響。但就目前而言,國內尚未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風險責任制度與風險保障制度。
從整體上來看,近年來我國BIM技術發展獲得了國家在政策上的大力推動,這也是影響BIM技術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由于發展時間較短,我國BIM技術仍面臨多方面的發展困境,亟需國家進一步規范建筑市場,出臺相應的人才培育政策,建立完善的風險責任與保障機制。
本文來源:工保網平臺
熱線
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