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4月以來,玻璃期貨觸及年內低點后持續上行,2009合約一度升至1950元/噸上方,創下歷史新高。盡管主力合約切換至2101合約后價格出現一定的回調,但不久之后2101合約再度強勢上漲,主要驅動依然來自需求端的強勁預期。
夏季產能脈沖式增長,但實際供應增加有所滯后
隨著玻璃價格大幅拉升帶動生產利潤的恢復,平板玻璃企業點火生產線意愿強烈。據統計,6—8月點火復產以及新投建生產線共計14條,折合日熔量10300噸,而放水冷修生產線僅有4條,共計2900噸。從生產線變動可以看出,近3個月以來,平板玻璃原片有效供應正呈現脈沖式增加。
但由于今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嚴重影響了平板玻璃生產企業的正常運作,剛性的生產特性使玻璃原片企業難以通過調節生產來減少虧損,因此,1—4月大量的到期爐窯選擇放水冷修,在產產能一再下降。
盡管近3個月來平板玻璃新點火產能持續增加,但折合凈增日熔量也僅2200噸左右,再加上冷修產線與點火產線存在時間差,新點火產能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烘爐后才能產出玻璃原片,因此實際供應的增長滯后于產能數據變化。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月平板玻璃產量數據來看,1—7月平板玻璃產量5.4億重量箱,同比下降0.3%。在需求激增的市場背景下,與去年持平的玻璃產量顯然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
今年平板玻璃產能增量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而作為平板玻璃交割基準地的沙河地區地處京津冀地區,面臨著較為嚴格的環保措施政策,大氣污染治理壓力較大,疊加去產能基金的建立,沙河地區生產線退出數量大幅增加,原有產線重新點火難度增大。新點火產線分布在江蘇、廣西、福建等南方地區,平板玻璃整體產能變動呈現北降南升的趨勢。而南方地區原料、燃料成本相對偏高,產業格局向南方轉移也間接抬升了平板玻璃生產成本,平板玻璃現貨價格持續大漲,去年時常處于價格洼地的華中地區出廠均價已突破100元/重量箱,折合超過2000元/噸。
消費及補庫需求加速玻璃庫存消耗
如前文所述,疫情期間在產的平板玻璃生產企業難以通過降負荷調節原片產出,大部分產量也轉換為庫存,因此,在一季度末的時候平板玻璃廠庫庫存接近庫容頂峰。卓創資訊統計的八省庫存一度超過7200萬重量箱,同比增長近1倍。巨大的庫存壓力也是廠庫在一季度陸續冷修生產線的重要原因。
但進入二季度,玻璃廠庫庫存以極高的速度去化,這是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來自終端房地產的趕工需求,另一方面自中間環節貿易商以及深加工企業的補庫需求。
2019年平板玻璃經歷牛市,年末原片價格處于年內最高位,廠家給予貿易商冬儲優惠較低,貿易商及深加工企業并無過多的冬儲意愿,而寄希望來年原片價格回落再補庫,因此中間環節庫存處于較低水平。然而,今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玻璃原片價格持續暴跌,受制于物流因素,中間環節難以以低價大量補庫。而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中間環節大量采購玻璃原片,進一步推動平板玻璃廠庫去庫存,帶動了現貨價格的大幅回升。截至8月末,八省庫存已經降至2300萬重量箱,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為2016年以來最低點。
盡管玻璃原片庫存由廠庫轉向中下游,真正流向難以量化跟蹤,但下游深加工企業訂單數量的大幅增長和終端消費需求的增長,也為玻璃原片庫存隱性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為玻璃價格持續上漲奠定了基礎。玻璃生產企業以低庫存狀態迎接“金九銀十”房地產旺季的來臨,后市玻璃價格仍存在較強的向上動力。
房屋竣工潮會延遲但不會缺席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房地產數據表現亮眼,開發投資完成額、施工面積同比轉為正增速,銷售面積、新開工面積盡管依然低于去年同期,但也以較高的當月增速回補疫情帶來的增長缺口,唯獨房屋竣工面積增長較為緩慢。竣工面積常常對應著建筑玻璃的需求,然而,今年以來竣工面積的表現與建筑玻璃實際需求量呈現明顯背離,可見竣工指標已經落后于玻璃實際需求,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房屋竣工面積達成條件嚴格,根據國家統計局口徑設定,房屋竣工指報告期內房屋建筑按照設計要求已全部完工,達到住人和使用條件,經驗收鑒定合格或達到竣工驗收標準,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棟房屋建筑面積的總和。因此,對于正在施工企業而言,建筑玻璃采購呈現前置效應,加上由平板玻璃原片到終端建筑玻璃采購需要經歷深加工和門窗等增加附加值的環節,存在一定的傳導周期,因此,建筑玻璃實際需求難以準確對應房屋竣工面積數據。
第二,建筑玻璃生產工藝技術近年來不斷改善,中空玻璃、“三玻兩腔”等優質玻璃產成品逐步替代原有的單片玻璃,原片消耗量增加,這主要體現在深加工企業的采購量增加上,因此,房屋竣工面積數據對應玻璃需求比值持續增加。
第三,今年老舊小區改造數量大幅增加,2020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近700萬戶,該部分建筑玻璃需求,不會完全體現在竣工面積數據上。
因此,單以竣工面積難以量化建筑玻璃需求實際增長指標,竣工面積增速與平板玻璃需求增長出現短暫背離。
但從長期來看,竣工面積仍然能反映建筑玻璃需求。2018年以來,房地產企業面臨融資成本上升、融資渠道受限的問題,因此,大量企業選擇“搶開工—拖竣工”的方式加快資金流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但這種高資金流轉模式意味著大量房屋在2020年開始集中到期,存在剛性交房的合同約束。
根據統計,主流上市房地產企業計劃竣工面積較2019年增加超過20%,房地產企業竣工壓力仍然存在。上半年疫情導致竣工計劃延后,加上大量期房地處三四線城市,地方監管力度略有不足,也會使實際竣工時間延后,但房企仍需完成竣工進行交房。
此外,資金流動性充裕,房企融資成本較低,雖然國家層面堅持“住房不炒”,貨幣政策也出現邊際收緊情況,但前期合同仍需完成。因此,下半年竣工面積存在集中大幅增長預期,竣工潮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建筑玻璃需求維持較強預期,由于其剛性生產特性以及高能耗行業的較高進入門檻,有效供給難以迅速填補需求增加所帶來的供應缺口,價格上漲驅動依然較強。從期貨交易上看,平板玻璃隱性庫存以及終端實際消費量難以完全量化,信息不對稱也將使多空雙方存在分歧,但廠庫低庫存、較大的期貨貼水以及強勁的需求預期將使玻璃2101合約維持強有力的向上動力,中短期上漲概率較大。
本文來源:中國擬在建項目網
熱線
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