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一季度高位增長后,中國經濟后續走勢如何?全球通脹是否會傳導到國內引發新一輪通脹預期?國家發改委昨天在例行發布會上一一回應。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從數據來看,我國經濟保持了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一季度實現了良好開局。同時,預計今年CPI同比漲幅總體呈溫和上漲態勢,能夠保持在全年物價調控目標以內。
未來走勢仍處于恢復發展期
前不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今年我國經濟增長預期提高了0.3個百分點。“這表明,國際社會對我國經濟發展前景進一步看好。”孟瑋認為,一季度經濟運行延續了去年以來的穩定恢復的態勢。
多個關鍵指標正印證著我國經濟運行的向好態勢。一季度除了GDP同比增長18.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5%,環比增長2.01%;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25.6%、33.9%,環比分別增長2.06%、1.86%;全國城鎮新增就業297萬人,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比2月份下降0.2個百分點;老百姓的“錢袋子”也更鼓,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13.7%。
“當前經濟運行總體上仍處于恢復發展期。”孟瑋說。據介紹,下一步,相關部門將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有針對性地實施好結構性減稅等措施,做到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政策力度不減,落實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各項措施,繼續加強對市場主體的金融服務,加強原材料等市場調節,緩解企業成本壓力,不斷鞏固經濟恢復基礎,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全球通脹傳導影響總體可控
今年以來,在大宗商品價格加速上漲之下,全球通脹預期升溫。
“這是全球經濟逐漸復蘇、供需關系短期調整、流動性寬裕以及投機炒作等多種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具有修復性和階段性特征。”孟瑋說,世界經濟復蘇仍不穩定、不平衡,大宗商品供需兩端并沒有出現整體性、趨勢性變化,其價格不具備長期上漲的基礎。
上游漲價是否會引發國內新一輪通脹預期?孟瑋解釋,當前,我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物價走勢客觀上會受到外部因素影響,但這種傳導影響總體上是有限的、可控的。
“總體判斷,今后一個時期物價將運行在合理區間。”對于未來CPI走勢,孟瑋說,食品和服務在CPI中占比高,且受國際因素影響較小,糧食供應充裕,豬肉價格隨著生豬生產恢復逐漸回歸正常水平,蔬菜、水果價格將呈現季節性變化,這些都是CPI平穩運行的“壓艙石”;同時,工業消費品產能充足、供給充裕,市場競爭充分,價格有望保持基本平穩。預計今年CPI同比漲幅總體呈溫和上漲態勢,能夠保持在全年物價調控目標以內。
國家發展改革委:嚴禁變相建設地鐵輕軌
據新華社北京4月19日電(記者 謝希瑤 安蓓)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19日說,我國將強化規劃引導和約束作用,明確國家級中長期、五年發展規劃和區域性鐵路發展規劃體系。強調既有高鐵能力利用率不足80%的原則上不得新建平行線路;規范城際、市域(郊)鐵路發展,嚴禁變相建設地鐵、輕軌。
孟瑋在當天舉行的國家發展改革委4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截至2020年底,全國鐵路運營里程已達14.6萬公里,其中高鐵近3.8萬公里,鐵路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但是,鐵路建設中也暴露出片面追求高標準、重高速輕普速、重客運輕貨運、重投入輕產出等問題,亟待得到妥善解決。
孟瑋強調,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做好鐵路規劃建設工作的意見》,提出合理確定標準,明確了時速350公里、250公里和200公里及以下不同速度標準鐵路的規劃建設條件;分層落實中央與地方、政府與企業建設責任;有效控制造價,明確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建設規劃調整要求;創新投融資體制,全面開放鐵路建設運營市場,加強土地綜合開發,促進鐵路運輸業務市場主體多元化和適度競爭。
熱線
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