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文旅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開展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分批次遴選、建設200家以上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同時,不搞大拆大建,嚴禁“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面子工程”。
什么是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它是指以地域特色文化為核心,依托一定的夜間景觀環境,實施一體化夜間場景設計與打造,形成文旅商深度融合、業態產品豐富多樣、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消費環境和管理運營機制優、品牌和市場影響力大、文旅消費輻射帶動力強的產業集群空間。
“有黑夜的地方就有燈光”。作為夜游當中“夜景經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燈光不管是從功能性還是觀賞性,都成為打造夜游產品和項目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由燈光衍生出的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也越來越豐富。
可見,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推動下,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建設會為照明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成為接下來照明行業主攻的新方向之一。
夜游項目數量或游覽面積應占比較高
從通知來看,在集聚區相關遴選要求方面至少有四條與照明行業相關:
一是有明確街區、旅游景區、省級及以上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商業區域的占地面積應不超過3平方公里,文體商旅綜合體商業面積應不低于1萬平方米。也就是說建設的面積越大給照明行業帶來的效益也就越大。
二是對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出了要求,強調街區、文體商旅綜合體、省級及以上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商業區域內夜間營業商戶中的文化類商戶數量或營業面積應占比不低于40%;旅游景區提供夜間游覽服務的天數較多,夜間營業的文化娛樂設施項目數量或游覽面積應占比不低于40%。夜游項目數量增多,游覽面積增大,會帶動新一波的照明項目的建造熱潮。
三是提出公共服務完善,夜間社會治安、照明、衛生、交通、移動通信情況良好。可以看出,不管是什么樣的夜間消費集聚區,前提條件是要先“亮起來”,而解決這一步的是功能性照明,目前節能環保的LED照明產品會是優先選擇。
四是要求區域內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形成集聚效應、品牌效應。目前燈光衍生的燈光秀、水秀、沉浸式體驗、多媒體裝置、燈光互動、實景演出等能帶來多種多樣的產品體驗。說到品牌效應不得不說是目前很多城市和景區打造的實景演藝,通過光影科技+文化+表演等能有效打造具有特色IP的夜游品牌。
全國計劃建設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已超千個
事實上,早在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意見》指出,要大力發展夜間文旅經濟,鼓勵有條件的旅游景區在保證安全、避免擾民的情況下開展夜間游覽服務。豐富夜間文化演出市場,優化文化和旅游場所的夜間餐飲、購物、演藝等服務。并明確提出“到2022年,建設200個以上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任務。
除了200家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外,全國各個省市都有在建或計劃中的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如浙江就表示要創建5個左右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20個左右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河南則提出到2022年建設2-3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培育200個以上各類夜間消費示范聚集區。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全國計劃建設的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已超千個。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9月,江蘇省發布了《江蘇省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指南(試行)》、《江蘇省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評價指標(試行)》,成為全國首個關于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具體指導意見。
綜上所述,不管從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規模還是數量來看,都將成為照明產業接下來要爭奪的“大蛋糕”。根據相關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夜間經濟發展規模將增至36萬億元,2022年將將突破40萬億元,巨量的市場必將吸引更多的跨界企業參與其中,照明企業只有保持強大的核心競爭力,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分得一杯羹。
熱線
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