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擬行使特區立法權,加快出臺《深圳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并將抓緊修訂“深圳商事登記若干規定”和適時修訂“深圳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通過財政補貼、貸款援助、企業服務等制度予以企業資金和政策支持。日前,深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審議《深圳優化營商環境的專項工作報告》(下稱“報告”)時透露出這一消息。
報告稱,深圳已逐漸形成“市場機制+民營經濟”的發展格局,構建了“企業沒有事,政府不插手;企業有好事,政府不伸手;企業有難事,政府不放手”的新型親清政商關系,是國內市場干預最少、營商環境最優、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國前置審批最少的城市。截至2019年10月底,深圳累計共有商事主體322.2萬戶,每千人擁有商事主體247.3戶,擁有企業153.2戶,創業密度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2019年1—9月,深圳專利申請18.7萬件,專利授權12.2萬件,分別同比增長13.16%、16.05%,在全國、全省專利申請量下降的情況下,仍保持兩位數增長。
今年深圳將繼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包括深化商事主體退出機制改革,探索企業除名制度,推廣應用電子營業執照,探索微信名稱自主申報;升級“企業開辦一窗通”網上服務平臺,實現各業務部門數據打通,將企業開辦環節壓減為1個,營業執照1天辦結,為新開辦企業免費刻制公章,實現企業“零跑動”。
加快不動產登記改革,推動與城市更新、公證、法院等部門的信息互通共享,實現辦理貸款和抵押權首次登記“只跑一次腿、只交一次材料、一天出證”,抵押權注銷登記“零跑動”“秒批”“24小時不打烊”。
針對政府各部門間的數據尚未實現全面對接,數據共享存在障礙,以及政府出臺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太繁雜,中小企業對政府、國內外產業環境等信息獲取存在短板等問題,報告透露,今年深圳將加快建立企業服務中心,建成線上智能政策綜合查詢服務系統,面向全市企業提供政策咨詢宣貫解讀及推送。同時,加快設立營商環境咨詢監督委員會,聘請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小企業和行業協會代表,對深圳營商環境有關政策進行咨詢和監督檢查。
■ 焦點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經濟工作委員會(下稱“人大經濟工委”)審議報告時,對深圳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予以肯定,同時也指出仍存在的多個問題。
應高度重視企業外遷問題
人大經濟工委特別指出,應高度重視深圳企業外遷和人才外流問題。“深圳企業外遷趨勢明顯,龍頭企業外遷會帶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同步外遷,或造成城市原有供應鏈的坍塌甚至帶動整個產業鏈的轉移,對城市經濟造成極大負面影響。同時,房價過快上漲,生活成本高,用工難、招工難也是目前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滯后也減弱了對中小企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人大經濟工委建議,一是引導和統籌深圳企業在國內的外遷轉移,要由簡單的“功能外溢”走向主動的“區域協同”,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產業協同聯動發展為重點,以產業互利合作為紐帶,各城市之間加強產業合作;二是對深圳本土企業增資擴產的,可考慮參照招商引資政策給予扶持,推動企業調整轉型和優化升級;三是加強對有意外遷的優勢企業的調研和服務,開展市領導掛點服務,及時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爭取將優勢企業及其新增產能、新建項目留下來。此外,行業協會和商會等社會組織也可加強與有意向外遷的企業溝通、服務,引導企業報團取暖,增強集體議價能力。
另一方面,還要針對企業的人工成本、用房成本、物流成本、融資成本等關鍵環節調整優化扶持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經營性成本。
設立資金池助中小微企業融資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依舊是突出問題,人大經濟工委直言,深圳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過于單一,金融機構對民營實體企業、小微企業的抽貸斷流現象值得關注。同時,大多數科技型企業為輕資產企業,缺少有形資產作為抵押,也限制了信貸融資渠道。
人大經濟工委建議,構建多元化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體系,除了拓展商業銀行貸款之外的融資渠道,搭建統一的企業公用信息平臺,實現企業信息綜合查詢與共享應用,破解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信息不對稱難題。繼續完善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促進銀保、銀企、銀政的深度合作,設立“資金池”和允許直接續貸來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鏈問題。此外,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扶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降低小微企業融資門檻,將金融資源投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企業。
探索建立“工業保障房”
報告還指出,深圳成規模、高質量的發展空間較少,大量產業空間由企業、個人以及村集體掌握,相當一部分是小散亂工業區,導致大體量工業廠房嚴重緊缺,部分企業無法獲得擴大生產所需的產業空間或用地、用房的成本高企,因此產業發展空間仍待拓寬。
人大經濟工委對此給出四條建議,一是政府部門加大對用地的管理,協調存量土地開發的不同政策差異,推進舊住宅區、城中村、舊工業園區三類用地的提質增效,繼續做強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二是借鑒多層次人才保障住房體系經驗,推動建立多層次產業用房保障體系;三是探索建立“工業保障房”,升級改造整片社區老舊廠房,以優惠價格提供給重點產業的中小企業;四是規范產業用房租賃市場,市區聯合整治“二房東”哄抬房租行為,按片區對廠房、寫字樓、出租屋的租金實施分級分類價格指導,穩定產業用房租金水平。
據悉,深圳正擬修訂出臺“工業樓宇轉讓政策”,允許符合條件的廠房按規定分割轉讓。
本文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張瑋
熱線
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