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新年伊始,各地各部門抓緊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快部署各項穩投資工作,眾多重大項目密集開工,先進制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成為發力重點。
多地密集啟動重大項目建設
1月2日,2020年第一個工作日,江蘇省舉行全省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議,蘇州再鼎醫藥全球研發及生產基地、無錫藥明康德合全藥業等1473個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超過萬億元。再鼎醫藥董事長杜瑩說:“我們在蘇州建立研發生產和服務一體化總部,未來三到五年,我們希望達到一千億元以上的市值。”
不只是江蘇,進入2020年,不少地方相繼啟動一批重大項目:鄭州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09億元;江西“項目建設提速年”行動拉開帷幕,總投資超過2萬億元;就在昨天(11日),一場投資規模超過2700億元的武漢市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和江蘇一樣,各地1月集中開工的項目,涵蓋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江蘇省發改委副主任王顯東說,將促進項目早日建成,發揮穩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這次開工的項目,重點聚焦補鏈、強鏈,涵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們將切實加大服務推進力度,確保這批項目早建成、早達效。”
戰略性新興產業既著眼長遠 也與補足民生短板相結合
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投資密集啟動,延續了去年以來的趨勢。數據顯示,2019年前11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4.1%,快于總體投資8.9個百分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2020年,穩投資依然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而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穩投資的重要領域。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既要著眼長遠,也要注重與補足民生短板相結合。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很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將近14億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增長,是我們發展投資、規劃投資最重要的出發點,是至關重要的。”張立群說。
基建投資補短板力度加大
相比起來,去年前11個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制造業投資增長2.5%,相比此前兩位數的增速,有所下滑。張立群認為,基礎設施投資是托底投資增速的重要抓手,對于穩增長至關重要。他說:“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的提高對于穩投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點。今年應該圍繞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包括補短板項目建設、為長遠打基礎的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投資要特別加力。”
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說,“鐵公機”投資力度繼續加大,民生領域也將繼續補短板。他表示:“將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左右,公路水路投資1.8萬億元左右,民航投資力爭達到900億元。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增長12%以上。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到98%。”
疏通投資堵點 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
穩投資,要大力清障礙、破堵點。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近日分批召開了三次投資“堵點”問題線索交辦座談會,并對下一步深入推進疏解治理投資“堵點”提出了具體工作安排和要求。
專家認為,疏通投資堵點,要注重發揮民間投資的重要作用,持續降低融資成本,繼續釋放民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投資的積極性和活力。
張立群說:“目前的投資,一是政府主導的投資,二是市場主導的投資。在市場主導的投資中,民間投資占很大比重。穩投資既要政府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采取措施,提振基礎設施投資,又要真正通過制度建設,激發民間投資的潛力和活力,這對于穩投資非常重要。”
本文來源:央廣網
熱線
關注
置頂